上半年,青海省13家省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基本平稳,医疗收入持续增长,医疗费用总体呈下降趋势,费用结构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继续上升,检查化验收入占比、管理费用占业务支出比重、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明显呈向好态势。13家省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43%,较上年降低 7.6 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一是医疗收入增长较明显。各医院逐步由资源消耗规模扩张型向内涵质量效率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在节约医疗服务资源,注重疑难病症的攻克和诊治,发展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学科项目等方面成效初显。上半年,13家公立医疗机构总收入较2023年同期增长7.63%,医疗收入同比增加6.14%,
二是医疗成本呈下降趋势。各医院继续深化控费工作,出院者平均医药费降低,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下降,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有所降低,反映出医院在管理效率和管理成本控制方面成效较明显,运营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各医院总支出较2023年上半年减少2.16%,医疗业务成本及管理费41亿元,同比减少3.5%,收支结余率8.34%。
三是出院人次增长势头良好。上半年各省级公立医院出院人数同比增加5.36%。门诊收入同比减少 7.2%,住院收入同比增长 3.7%,反映出各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逐步在提高,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四是推进业财融合有成效。各省级公立医院将经济运行分析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定期分析定期通报制,通过充分运用数据分析,对医院内控、预算、成本、价格、采购、设备、运营、绩效等重点指标进行横向比对纵向分析。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管理对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的作用,切实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
同时,各省级公立医院检查化验和药品收入占比仍较高,管理费用占比呈上涨趋势以及百元资产形成的收益仍显不足等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医疗费用结构仍存在一定调整空间。部分医院医疗成本结构尚不合理,卫生材料费和药品费用占比略高,控费压力较大。 二是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仍有一定上升空间。上半年,各医院医疗收入中反映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5.16%,比上年同期相比虽有所增加,但总体占比仍有提升空间,各医院需执行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做好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工作。三是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省级公立医院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面临较大困难,高素质医疗人才短缺,影响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是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是现今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深化综合医改的主要支柱。目前,我省省级公立医院目前信息化建设进展较缓慢,存在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整体管理效率。
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加强对省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监督指导,促进各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医疗费用结构。进一步理顺医疗卫生服务的比价关系,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建立基于成本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降低卫生材料费用、检查化验费用占比,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促进医疗费用结构持续优化。二是以“三个转变”为抓手,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实现“三个提高”。综合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等信息化手段优化现有医疗服务,构建基于业财融合的医院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医疗质量、效率、待遇三个提高。三是牢固树立真正过“紧日子”的思想,明确医院成本控制的方向,有效降低药品、耗材、人力资源等成本,加大运营成本管控,持续提高精细化运营效率,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运用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