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准施策 全面加强运营管理
制定明确发展目标,全面推进精细化运营管理,结合医院实际,成立医院运行管理部,结合DRG支付和医疗质量安全要求,提升医院运行管理效率。组织全院员工参加《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指导手册》解读、开展“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运营管理能力持续改进高级研修班”等培训,提升管理者和员工成本核算、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指导临床科室关注本科室成本、运营和DRG病种数据,进一步优化病种结构和费用结构,实现有效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发挥国家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国考指标纳入医院各科室年度目标责任书,将重点管理指标纳入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书,强化职能部门对相关指标的监管,部分核心国考指标纳入医院KPI考核指标体系。提升信息系统对医院运营的助力功能,推进医院“财务管理运营信息一体化平台项目”HRP系统和成本核算项目(OES)系统功能的优化完善,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和关键任务,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不断完善院内医保基金监管相关制度,规范医保基金使用行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使用。推进DRG管理工作,将数据管理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分析,推动DRG管理工作,每日监控DRG相关数据,及时推送至相关科室并积极协调处理,提升入组正确率。

优化学科布局 提升学科发展核心竞争力
紧紧围绕“强专科、优综合”的发展思路,根据医院心内科亚专业的发展规划,进行心内科5个亚专业组分组,不断优化学科结构,调整内部结构,提升基础学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群众就诊需求高、就诊量大的学科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基本看病就医需求。加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力度,新生儿重症医学科、脊柱外科、皮肤科等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今年3月日间诊疗中心顺利通过省卫健委评审,获批青海省日间诊疗质控中心。挂靠青海红十字医院的四个省级质控中心(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妇产科专业质控中心、临床营养专业质控中心和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在2023年度评价考核工作中荣获佳绩,考核等级均为优秀,其中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取得了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多学科协同发展,在全院多学科会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肿瘤、老年等相关学科MDT小组,制定会诊流程,成立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多措并举 不断激活发展动力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实施人才引进等措施,吸引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医学人才。其中,培养领军人才2名,柔性引进1名,培养团队(高海拔地区视神经视网膜血流与眼病关系团队)领军人才2名。目前全院共有82名硕士和博士,新增9名青海大学博士和硕士生导师,以及22名硕博研究生导师,为推动医院持续进步提供了核心动力。加强科研管理,提升科研水平,组织申报各级科研课题16项,省科技厅鉴定科研课题4项,其中国内先进2项。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持续做好住培医师的培训及各项教学管理工作。2024年成立医疗联合体办公室,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机制,持续推进各市州县级医院托管帮扶协议医院建设,提升基层医院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5G网络等新型基层设施建设应用的决策部署,医院申报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利用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急救资源的线上流动、急救能力前移,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使用,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利用效率,有力推动了医院高质量发展。

深化医改政策 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
将提质攻坚年行动与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同步推进,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等级评审管理,成立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小组及评审办公室,严格按照工作部署要求有序推进,成立制度修订小组,系统整理修订《医院制度汇编》,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日常管理,2024年第一季度各项医疗质量指标监测与2023年度同期对比,平均住院日7.83天,较同期降低12.4%,日间手术占比18.70%,较同期增长34.53%,出院患者手术占比35.97%,较同期增长25.64%,住院患者满意度83.7%,较同期增长2%。强化药事管理,从药品采购、医保基金监管、重点药品监测预警、合理用药督查等方面落实全流程监管。规范临床用药,率先在全省实现处方、医嘱的前置审核,开展基本药物专项点评工作,按季度进行结果公示,2024年第一季度医院的基药使用占比为27.84%。建立健全覆盖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室内质量控制,重点关注即时检验(POCT) 质量管理,配合做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对于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重要作用。制定《青海红十字医院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完善“一站式”服务,改善就诊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抽调人员进行全院满意度暗访工作,全程保护患者隐私,对满意度较低的科室进行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