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全面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内涵建设,不断夯实医疗根基,厚植发展新优势,阔步开启新征程,全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聚焦发展新动力,提升影响力
组织进一步高效。把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把握发展契机,加强统筹谋划,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学科、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为标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促进工作落实,努力推动“三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管理进一步高效。按照《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结合医院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合理确定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理清工作思路,分批次、有步骤地开展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解读有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及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增强职工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度。组织全院各科室按照工作职责细化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完善精细化管理组织构架,调整优化职能科室,进一步提升发展效能。在院内组织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培训班”,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政策水平及执行能力,营造有利于医院各项事业发展和试点工作目标按期实现的良好氛围,形成工作合力。人才工作进一步高效。修订医院岗位聘任办法,合理设置岗位,制定岗位责任书(岗位说明书),建立人员技术档案,健全资质认定、聘用、考核、评价管理体系。探索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严格执行医院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和实施方案,畅通职工职称晋升与岗位晋级通道。引进“宏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已完成与科研管理部、医务部等部门的对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高层次西学中人才培养,目前已有1人完成国家级西学中培训项目。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建立激励导向的绩效薪酬体系,充分发挥绩效指挥棒的作用,完善医院运营管理组织架构,建立院科两级运营助理团队,制定并印发《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1.0版)》,推进绩效分配改革,让每一名职工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很好地发挥才能,让职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医疗质量是基础,提升获得感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质量高效为导向,以国考指标为抓手,通过制定病案内涵、手术质量和安全提升等专项行动方案,改进医疗质量安全目标,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针对医院CMI值低、四级手术占比低、运营效率不高、绩效指挥棒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加大外科床位布局,实现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的逐步转变,进一步提高微创手术占比、四级手术占比。通过构建高质量人才梯队,搭建技术平台,推动新技术开展和应用。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开展MDT多学科协作机制,使病人能在最短时间得到多学科协作医疗服务。提升病历内涵质量管理。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培训和临床督导,修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制定《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病历管理办法》,组织专题培训,每月组织病历质量检查与监控,检查结果向临床反馈,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改进,病历质量控制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强病案统计科建设,选派工作人员赴清华长庚医院培训学习,每周组织科内培训,提高病案首页填报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进一步提高病历质量。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规范开展和持续改进处方审核、处方点评工作,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按月对部分处方进行点评。为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精准使用,推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不断提高医院的抗菌药物管理水平,更新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专委会人员,明确分工职责,对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超过35的科室予以通报并协助整改落实。

学科建设是核心,锻造硬实力
加快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分层分级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进一步加强“五大中心”建设工作,对于新获批的省级(老年医学及麻醉医学)及国家级(影像学)临床重点专科,审核并组织专家论证项目建设计划,督导专科建设按计划推进。对部分临床科室进行重组,支持部分学科发展壮大,发展和成立新型、交叉学科及跨学科诊疗中心。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疗小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医疗组长负责制,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专科技术发展,一是补短板——深入分析,聚焦短板弱项,加强胸痛中心能力建设,组建成立了心内二病区,提升了院前、中、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能力,2023年介入手术较上年翻一番。二是建平台——整合院内资源,深耕学科建设,新开设10余个专病门诊,进一步提升患者满意度。三是提质增效——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点,以推进“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省级服务涉藏州县应急医院”建设工作为契机,做到新老院区优势互补,提质增效。四是创新技术——鼓励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新准入并顺利开展髂内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等近百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开展PET-CT和核素治疗,有力推动了相关学科建设和发展,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加快科研能力建设。2023年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69项,立项46项,组织完成4项科研项目成果评价工作,分别获得国内领先成果3项,国内先进成果1项。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连续发表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实现医院《柳叶刀》论文零突破,也填补了我省临床医学研究在国际顶级期刊的空白。樊海宁教授团队《青海省包虫病基础与临床创新研究应用》获2023年度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智慧医院是目标,医患双受益
通过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赋能现代医院管理科学精细化。用信息化思维,着力解决制约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如围绕医院财务、物资、设备、运营、人力资源等核心关键管理指标,用数据辅助领导班子做好管理决策。以集成平台应用为基础,加快以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网上预约挂号、检验检查报告查看、医保线上支付等,不断开展优化智慧服务流程,为患者带去便利。以OA平台建设为抓手,各类申请、报销、审批都能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职工和患者少跑路。
服务质量是追求,提升满意度
持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建立医疗、护理、后勤为一体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设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组建出入院一站式服务部。积极开展日间手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继续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通过设立专病门诊更加精准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开设诊间挂号收费窗口,增设心电图室,逐渐推广住院床旁结算,增设急诊检验室和药房,加强医德医风监督、管理、考评工作。为病区配置冷藏柜、微波炉,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送餐服务等,切实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为生命摆渡,为大爱接力,积极开展OPO工作,组建OPO团队,与全国各领域的移植专家合作,成功完成2台器官捐献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