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南州以实施“健康青海·幸福海南”行动为引领,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工作举措,加大医德医风建设管理考核,改善医疗服务全程技术性、基础性、支撑性工作,推动建立整合型、全流程健康服务模式,向人民群众提供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服务,打造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海南模式。
一是信息赋能,“高效率”服务,提升患者诊前体验。投资8477.5万元完成海南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项目建设,州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州级心电中心、健康海南便民程序、个人健康档案查阅、云胶片查阅、综合监管驾驶舱等功能初步实现。在州人民医院成立海南州医学远程会诊管理中心,通过青海省涉藏地区远程医疗平台,实现11家公立医院和41所乡镇卫生院多学科诊断系统的互联互通,开展远程心电、影像、超声诊断和“线上”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治疑难杂症技术水平。11家公立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实现线上预约挂号、缴费、报告查询、线上问诊等功能,2个医联体、6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一定比例号源,优先保障“一老一小”、孕产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就医挂号,缩短等待时间。
二是优化流程,“便民化”服务,提升患者门诊就医体验。全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优化门诊布局,设置导诊、咨询、预约、缴费、查询等“一站式”服务中心,张贴清晰易懂的导诊标识标牌,减少患者无序流动,让患者和家属少跑路。实施适老化、适儿化设计和改造,配备轮椅、热水器、母婴室等便民设备设施。6家公立综合医院和共和县中医院全部开设心理、睡眠、体重管理、疼痛、药学、护理等专科门诊和援青门诊、院长门诊,累计服务患者5.15万人次,为门诊和出院患者及社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专业化健康指导,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得到推广。
三是高效衔接,“全链条”运行,提升患者急诊急救体验。构建“中心-救治单元-村卫生室-患者”四级防治救治网络,5家公立综合医院和共和县中医院全部建成并运行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中心,贵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兴海县藏医院和39所乡镇卫生院推进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持续强化“院前+院内”一体化的急诊急救服务能力,56辆救护车安装北斗定位系统,有效提高了调度准确性和出车成功率。州人民医院构建院前院内急危重症救治“三通三联”一体化救治模式,形成救护车直通导管室、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的流程,联通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与医院之间的抢救绿色通道,实现了从患者发病、入院、救治、急诊转运等过程的无缝对接,心梗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明显缩短。上半年,120指挥调度中心电话受理26730次,出诊1054次,同比分别增长33.7%、15.6%;全州心梗等胸痛患者救治例数同比增加26.9%,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溶栓治疗再通例数同比增加6.25%,胸痛救治单元现场识别和处置患者375例,脑出血等卒中患者、严重创伤救治例数分别同比增加9.7%、2.1%,州域内胸痛等急症患者致死率和抢救成功率呈现“一降一升”明显趋势。
四是丰富内涵,“一站式”服务,提升患者住院体验。优化入出院流程,提供入出院手续办理、费用结算等“一站式”服务,全州出院患者当日结算率达到90%。各公立综合医院建立日间手术管理制度,63家州、县、乡医疗机构开通中(藏)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工作,提供6大类35个病种日间住院服务。5家公立综合医院和共和县中医院推广普及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等疼痛管理模式。5家公立中(藏)医院开展“美丽中藏医医院”创建活动,打造“环境美、服务美、秩序美、人文美”四美医院。11家公立医院开设营养食堂,改造供暖设施和卫生间布局,加强环境整治,增加停车位,提升患者住院舒适度。妥善化解医疗纠纷,全面落实好“投诉有接待、处理有程序、结果有反馈、责任有落实、问题有改进、服务有提升”目标要求,引导患者合法维权,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是技术发展,“精准化”医疗,提升患者就近看病体验。坚持“名医带名科、名科建名院”的发展理念,11家公立医院累计实施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02个1.6亿元,着重加强介入、呼吸、儿科、血液透析、康复等薄弱科室建设,三四级手术例数同比增加14.5%,专科发展带动州域内诊疗技术水平提升。加大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聚焦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发病率高的重大疾病,推动多学科协作,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6项,助推医疗机构在专病诊疗模式上创新突破,提升临床服务能力,加快“诊疗技术高质量”发展步伐。
六是医防融合,“家门口”服务,提升群众健康服务水平。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和“两病”医疗保障与干部职工健康体检同向发力,实行全人群全覆盖体检,聚焦影响群众健康的危害因素,开展有效干预措施,将“两病”免费发放的药品更新和增加到20种,配备至开通医保系统的村卫生室发放,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两病”规范化综合防治阵地全面建立。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小积分换大健康”活动,居民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获取积分,兑换健康产品或用于中(藏)医理疗等增值服务,通过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专病管理,实现临床诊治、健康管理在基层深度融合,慢性病“防、筛、诊、治、管”健康服务模式不断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