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强调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凝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疫情概况及流行特点
1—10月,全省共检测各类人群99.39万人次,新发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53例。截至10月底,全省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688例。
我省艾滋病疫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水平,但部分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持续维持较高水平。二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主要分布在西宁市和海东市,占76.7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4.41:1;以青壮年为主,年龄在20—49岁感染人数占68.76%。三是经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新发现病例中经性途径传播比例达96%以上(其中同性传播占40%)。
二、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与成效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切实落实“四免一关怀”等政策,减少艾滋病危害,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提升群众防艾意识和能力。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等主题日,深入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持续推进防艾宣传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校园、进家庭,并将主题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广泛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二)扩大检测服务范围,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依托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传染病监测网络,不断加大对艾滋病易感染人群和重点人群的检测。全省现已建立由6个确证实验室、63个筛查实验室组成的艾滋病检测网络,所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均具备实验室检测能力,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具备快速检测能力。建立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17个,基本覆盖全省重点地区各类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设置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门诊138个,每年为各类人群提供免费检测咨询1.8万余人次,全省各类人群艾滋病检测由2016年的60.8万人次增加到2023年的100余万人次。
(三)深入推进综合干预,切实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建立完善高危人群行为干预体系,拓展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综合干预模式,鼓励社会组织开展社区宣传干预和动员检测活动,促进感染者早发现和早治疗,减缓艾滋病传播。今年已累计主动干预检测暗娼、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吸毒者和性病就诊者等高危人群18124人次。健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网络,孕产妇产前艾滋病检查覆盖率达95%以上,并对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免费提供治疗、预防性用药、监测、随访和转介等干预服务。完善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血液样本核酸检测实现全覆盖。
(四)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全力推进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全省形成“1+10”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体系,实现了患者治疗不出州。按照“愿治尽治”原则,积极动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覆盖率达88%以上。实施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项目,累计治疗患者1800人。强化救助政策落实,对因艾滋病致贫和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艾滋病病人给予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民政部门每月为未满18周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放1100元基本生活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治疗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范围。
(五)落实培育引导措施,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易于接触重点人群、工作方式灵活等优势,将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整体防治工作计划,每年设立专项工作经费,支持社会组织在吸毒、男男同性性行为等高危人群和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组织、动员和支持社会组织申请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引导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注册,逐步提高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工作能力。目前,已设置社会组织孵化基地6家,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组织达12家。
(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成效明显。2020年我省西宁市、互助县、玉树市创建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三年来3个示范区以遏制艾滋病性传播为主攻方向,强化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各项防治工作任务有效落实,引领全省防艾工作再上新台阶。2023年9月,启动了西宁市、格尔木市和玉树市第五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艾滋病防治新经验、新模式,研究解决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遏制艾滋病传播为目标,强化四方责任,凝聚各方力量,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进一步完善防治政策,持续提升防治服务能力,畅通普遍可及防治服务渠道,大力推进艾滋病患者“一站式”服务,做好感染者困难救助和人文关怀,消除歧视,促进有效防治措施落实、落地、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