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我省被列为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综合医改作为全省三大“国字号”改革之一和重大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全省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由10.29%提高11.06%,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6%下降到22.09%,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不断减轻。特别是近年来持续加大投入、统筹资源、完善政策、立柱架梁,以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相继出台《青海省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暨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省级层面细化医保总额付费管理、人员统筹使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一主十辅”政策措施,全省共组建县域医共体42个,覆盖57家县级医院、338家基层医疗机构。各地创新机制,充分落实医共体管理自主权,完善人员、财务、药品、考核等内部运行制度,建立权责共担、利益共享、共建共管的“一家人”关系,构建体系完整、制度完善、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健康服务体系。通过落实人员统筹管理、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管理等制度,搭建平台推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以县为单位影像、心电、检验等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实现医共体内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等上下贯通,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注重内涵建设,推进医共体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打包改革工作,各医共体组建由县乡村三级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及基层公卫人员组成的医防融合服务团队,强化慢病患者管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管理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30.23万人和8.06万人,规范管理率达到77.7%和77.2%,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9.99%,均完成并高于国家工作目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整合县域医疗资源及省级医院帮扶带动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医疗资源服务可及性增加,群众就近享受了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医务人员积极性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实现了双提升。
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为深化医改注入新活力。结合青海实际完善顶层设计,制定《青海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青海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关于开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保障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撑。确定13家医院(其中:省级5家、市州级5家、县级3家)开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试点医院通过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推进五大中心建设、内部精细化管理、规范药品耗材使用、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具体措施,临床诊疗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资源配置方面均发生转变,收支结构不断优化,医院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2022年试点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分别为29.23%、50.4%、29.9%、19.26%,均高于试点前,为全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做出了示范。以试点为牵引,全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医联体建设,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健全运营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2022年全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三四级手术占住院手术比重、人员费占比分别达到28.8%、45.12%、49.16%,均高于上一年度,公立医院初步呈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态势,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注入新动力,为群众健康服务保障带来更多利好和实惠。
三、医疗服务专项行动有效促进基层服务能力提质增效。持续深化“青南支医”专项行动计划,12家省级医院183人对口支援青南地区21家医院,有效缓解青南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又推进实施“环湖支医”行动,12家省级医院100人对口支援环湖地区20家医院,通过支援帮扶推动基层服务能力提质增效。截至目前累计选派1015名省级医院骨干力量下沉到6州29个县,实现了省级医院对口帮扶6个自治州的全覆盖。印发实施《青海省“十四五”时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方案》,同时深入开展中组部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积极协调国家部委和援青省市将6个自治州人民医院纳入组团式帮扶范围,为有效改善我省边远地区医疗服务状况、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实施5家县级综合医院二甲扩面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补齐最短短板。实施高层次卫生人才“三年带教”行动,省内医疗机构210名学员和176名国内知名专家、省级专家、市(州)、县级学科带头人结为师徒,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四、重大项目推进不断优化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实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统筹推进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着力构建立足青海、面向全国、辐射世界的医疗、科研、转化一体化平台,聚力打造高原医学研究和高原疾病防治青海高地。以“推动区域均衡布局,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覆盖范围”为目标,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5亿元,加快推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实施进度,启动海东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区域医疗综合承载能力,更好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先行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5亿元,布局建设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共2亿元,推进黄南州、果洛州藏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稳步提高我省中医诊疗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精心打造高原中医特色品牌,推动形成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印发《省级临床核心专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争取落实临床重点专科补助资金1.24亿元,支持5个国家级、22个省级、58个省县共建临床专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