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健康体检中高血压及心血管常见问题

时间:2023年05月25日 09:43 来源: 【字体:

  一、什么是高血压?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应诊断为高血压。
   二、什么是高原高血压?

  指人体进人高原后,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并持续伴有临床症状,返回平原恢复正常。
  三、什么是高原低血压?

  指人体进入高原后,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单项下降即为压下降),并持续伴有临床症状,返回平原恢复正常。
  四、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以及多种不良生活方式等,体包括父母亲患有高血压、高钠低钾饮食、超重和肥胖、吸烟饮酒、长期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血糖和血脂异常、年龄增长等。目前研究发现,
气污染与高血压发病相关。
  五、血压如何分级? 
  根据病程中最高血压水平进行分级。1级:收缩压在140~159mmHg(或)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2级:收缩压在140~179mmHg和(舒张压在100-109mmHg之间;3级: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六、血压越高,危险程度越高吗? 
  虽然高血压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还有血压升高以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还要根据合并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临床并发症进行心血管综合风险的评估和分层。目前,将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七、体检发现血压高该怎么办?

  血压是波动的,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情绪紧张、运动、休息不佳、劳累等,不能仅凭一次血压高就诊断为“高血压”。如果是首次发现血压升高,应继续监测血压;如果非同日多次测量均升高,需要到高血压科门诊或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评估风险,制定治疗方案。
  八、确诊高血压后必须终身服药吗?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90%左右,需要终身服药控制(极少数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尝试停药);部分继发性高血压可通过手术治愈,具体需要咨询医生。
  九、高血压患者年龄小,可以先不服药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是否需要服药不应该以年龄为标准,而应该以病情评估为准。对于低危患者,可在严密监测血压的情况下,改善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如1~3月仍不能达标,需要药物治疗;中危患者如数周不能达标,需要药物治疗;高危和很高危患者一经诊断,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并严密监测血压。
  十、不控制血压会有哪些危害?
  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是最主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高10mmHg,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倍增。血压升高与冠心病、脑卒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密切相关,严格的血压控制能够减少上述心脑血管疾的发生,减少致残和致死。因此,应积极控制血压。
   十一、高血压的药物有哪些?可以自己选择吗?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滞剂,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初始和维持用药的选择,但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指导合理使用药物,优先选择某类降压药物。因此,不建议患者自行购药。

  十二、如果血压突然升高会发生哪些危险?
  急性血压升高可导致一些致命性疾病的发生,如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急性心力衰竭、子痫和先兆子痫等。
  十三、在高原地区生活会引起血压升高吗?

  从低海拔地区初到高原,可能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在高原停留一段时间后,随着人体对低氧环境习服机制的建立,血压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变化。多数人血压恢复正常;部分人血压持续降低,形成高原低血压;也有部分表现为收缩压无明显改变,而舒张压相对较高,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小于20mmHg,形成高原低脉压;另有部分个体血压持续升高,形成高原高血压。

  十四、服了降压药物,高血压就能治好吗?
  高血压是一种不能治愈,但可防、可控的疾病,因此需要长期服药。服药后要监测血压,定期复诊,即使血压正常也不能自行停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十五、高血压的标准会随年龄“水涨船高”吗?
  随着年龄增长,血压可能会逐渐升高,以往有观点认为老年人血压升高是正常的,目前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无论年龄多少,均要控制血压,但控制标准略有差异。一般患者血压需控制到140/90mmHg以下,在可耐受的条件下,可进一步降低至130/80mmHg以下,对于部分有糖尿病、蛋白尿、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的高危患者的血压建议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年龄大于80岁的高龄患者,建议首先降至150/90mmHg,如可以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但不宜低于130/60mmHg。

  十六、服药后症状缓解了,说明血压平稳了吗?
  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有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不适,因此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不能根据症状来决定是否存在高血压、是否需要服药,一定要定期测量血压。健康成人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应根据医嘱监测血压并定期复诊。

  十七、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哪些内容?
  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血压、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具体内容如下: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结构,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戒烟限酒;增加运动量,每周4~7天,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十八、高血压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吗?
  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获益主要体现在高危人群,如高血压伴糖尿病、高血压伴慢性肾病、50-69岁心血管高风险者(10年心血管总风险≥10%或高血压合并3项及以上其他危险因素),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d)进行一级预防。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19%-25%,下列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抗血小板治疗:

  1.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应用小剂匹林(100mg/d)进行长期二级预防。
  2.合并血栓症急性发作,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脑车短暂性脑缺血、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时,应按相关指南的推荐司匹林合用一种P2Y12受体抑制剂。

  十九、服用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应注意以下几点:
 1.需在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后开始应用。未经良的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
 2.肠溶阿司匹林建议空腹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3.服用后有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如有消化道疾病(及其并发症史),65岁以上,同时服用皮质类固醇、抗凝药或非甾体消炎部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
 4.合并活动性胃溃疡、严重肝病、肾衰竭、出血性疾病者需停用阿司匹林。
 5.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应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如出现大便发黑,提示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诊。

  二十、同时有“三高”该怎么办? 
  当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时,应进行综合管理,首先是改活方式,健康生活。其次因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降压、降脂糖治疗。此外,同时具有“三高”的患者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二十一、血压正常了,可以不去门诊随诊吗?
  门诊随诊的目的是评估治疗反应,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血压是否稳定达标和其他危险因素的状况。因此,即使血压控制平稳按时去门诊随诊,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二十二、在家血压正常,一到体检中心就很高,这是怎么回事?

  有些体检者在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在家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由患者自身携带测压装置,无医务人员在场)时血压正常,这种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由于体检者见到穿白大衣的医生后精神紧张。血液中出现过多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同时也使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导致血压上升。目前研究发现,这种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年轻女性、非吸烟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随访观察。

  二十三、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心脏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二十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此外,冠心病的发作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等有关。

  二十五、冠心病的症状有哪些?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冠心病的表现各不相同,出现下述症状时,高度怀疑冠心病:阵发性胸闷、胸痛,常在劳累、情绪激动或饱餐时发作。如果发生持续性压榨样胸痛,不能自行缓解,则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较大,应及时拨打120到胸痛中心就诊。

  二十六、如何预防冠心病? 
  对于未发生冠心病,但存在危险因素者,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冠心病发生(一级预防);对于已患冠心病者,要进行ABCDE的二级预防,具体包括:
  A.一般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pirin)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前者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减少冠脉内血栓形成;后者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重塑、变形,对合并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更有帮助。

  B.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和控制血压(Blood
Pressure)
  C.降低胆固醇(Cholesterol)和戒烟(Cigarettes)。
  D.控制饮食(Diet)和治疗糖尿病(Diabetes)。糖尿病不仅可以引起血糖增高,也是引起脂质紊乱的重要原因。在同等条件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比血糖正常者要高出2-5倍。
  E.教育(Education)和体育锻炼(Exercise)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话:0971-8244534

wsjkw.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1000001号-5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21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