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胆囊结石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患病的人经常出现“心窝窝”痛、反酸嗳气、穿心痛,很多人当
做“胃病”治疗,一拖再拖,耽误治疗。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肥胖女性,饮食控制不吃早餐的人群中患病的更多。胆囊结石虽小,痛起来真要命,并发症也多,而且比较严重。下面我们就全面认识一下胆囊和胆囊结石。
一、胆囊的位置、大小和结构
胆囊位于右上方肋骨下肝脏的胆囊窝内,正常胆囊长8-12cm,宽3-5cm,容量30-60ml。形象的比喻,胆囊和各级胆管构成就像是结了一个果子的大树,肝脏内的胆管是密密麻麻的树枝,肝脏外的胆管是树干,胆囊就是这棵大树上结的一个果子,又像是一个气球,弹性很棒。胆囊由胆囊底、胆囊体、胆囊管三部分组成,借助管子一样的胆囊管,连接到肝总管,汇成了胆总管,最后和胰管在乏特壶腹汇合进入肠内。这个乏特壶腹就像是水龙头的开关,控制胆汁的排放,吃东西就打开,不吃东西就关闭,胆汁存放在胆囊里。这些结构就组成了胆汁流通的通道,通道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会有相应的症状。
二、胆囊的功能
(一)储存胆汁。非消化期间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消化需要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胆汁,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同时胆囊又起到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
(二)浓缩胆汁。金黄色碱性肝胆汁中的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由胆囊黏膜吸收返回到血液中,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
(三)分泌黏液。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四)排空。进食3-5分钟后,食物到达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储存的胆汁立即排入到十二指肠内,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的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一般来说,进食脂肪半小时后胆囊即可排空。
三、胆囊结石是常见的胆囊疾病
胆囊是特殊的器官,最常见的疾病是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95%-99%的胆囊息肉是假性息肉,也就是胆固醇结晶,仅仅1%-2%的胆囊息肉是真性息肉,如果胆囊真性息肉增大或>1.0cm,很容易发生恶变,往往需要手术切除。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囊问题,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
胆囊结石通常是金黄色的胆固醇结石,为什么会长这种结石呢?一方面是个人体质问题;另一方面是饮食结构问题,尤其是高脂血症、肥胖的女性更容易发生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固醇结晶)。还有就是不吃早餐的人,胆汁浓缩过饱和,容易沉淀形成胆囊结石。
四、胆囊结石的常见并发症
对于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保守治疗过程中结石会损伤胆囊壁黏膜,引起胆囊壁黏膜出血、感染化脓、增生病变,最后胆囊壁增厚,失去收缩弹性,结石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胆囊结石保守治疗短期内容易胆囊结石、胆囊炎反复发作,疼痛难忍,影响生活质量。活动进食后胆囊结石如果掉入胆总管可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比较常见且严重的急腹症,常伴发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往往需要急诊手术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才能解决问题。胆管内结石移行过程中如果在十二指肠乳头嵌顿可引起胆汁反流,引起胆源性胰腺炎,可快速进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亡率很高。
反复胆囊结石、炎症刺激,远期容易出现胆囊癌变风险,早期胆囊癌被胆囊结石症状覆盖,发生发展过程相对比较隐秘,而且不少患者即使有病痛,有胆囊结石,反复发作也习惯于坚持忍一忍就过去了,一忍再忍,不去医院检查,不作体检,一旦发生癌变出现症状,胆囊癌多半已经晚期且发生淋巴结转移,即使根治性切除,5年生存率也很低。因此,建议胆囊结石患者早期就医处理,以免小病熬成大病。
五、胆囊结石的治疗
患者检查或健康体检发现自己患有胆囊结石,内心焦虑,因为各种原因愿意做手术的只有一部分。一方面担心手术风险,另一方面存在认识误区。即使保守治疗有许多风险和弊端,但很大一部分人还是会选择保守治疗。在此,建议患者应该科学正确认识胆囊结石,杜绝错误观念,尽早手术处理。
(一)胆囊切除手术的适应症。当胆囊结石、胆囊炎反复发作,彩超或CT确诊时,尤其是小结石,建议手术,以免出现严重后果。
(二)简单了解胆囊切除手术。胆囊切除手术分为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随着技术发展,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经成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治疗方案。不管选择哪种手术方式,切除胆囊的基本处理过程相同,相对比较简单。胆囊切除手术虽然属于中小手术,但也有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胆管、肝管和肝脏下缘组成的胆囊三角,胆囊三角是胆囊手术的危险区,而且容易发生解剖结构变异,增加手术难度,处理不好容易损伤内部结构和胆管,出现严重并发症。
(三)切除胆囊的影响。正如之前的比喻,从“树上(胆管)”摘除这个已经坏了的“果子(胆囊)”,对胆管通道影响很小,适应一段时间就能正常生活。胆囊在不进食时用于储存胆汁、浓缩胆汁,进食时就排放胆汁、乳化脂肪、促进消化。胆囊切除后胆管会代偿性扩张,部分取代胆囊储存胆汁的作用,另一方面肝脏也会出现代偿性调节,在进食时,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明显增强。因此,胆囊切除后,机体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对生活的影响会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