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远视如何矫正

时间:2022年09月27日 17:51 来源: 【字体:

  说起屈光不正,人们往往会想到近视,其实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近视是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远视是看远清楚,看近不清楚;散光是看远看近都不清楚。这些印象对不对呢?

  一、何为近视、散光

  近视是远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近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对近视的印象正确;散光是由于眼睛各个方向的屈光力不同,看东西会出现重影,因此,散光看远看近都不清楚,对散光的印象也正确。那么,远视是什么情况呢?远视眼是“千里目”吗?

  二、远视的介绍

  (一)远视的成因。

  远视是远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近处光线也聚焦在视网膜后,近处光线比远处光线还要更往后,因此,远视应该是看远看近都不清楚。为什么有些人能看清楚,这是调节在起作用。

  调节是为了看近,眼睛进行的反应。调节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使光线向中心聚焦。对于正常眼(正视眼),远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近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在调节的作用下,近处光线才聚焦在视网膜上。因此,在调节作用下,正常眼看远看近都清楚。

  对于远视,在调节的作用下,远处光线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在更大的调节下,近处光线也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因此,在远视度数不大的情况下,看远看近都能清楚。但是,在调节不足或远视度数较大时,可出现看远清楚、看近不清楚的现象。如果远视度数很大,调节也不起作用了,可出现看远看近都不清楚的症状。

  (二)远视是生来具有的。

  刚出生的时候,由于眼球小,是处于生理性远视状态的。小于12岁都会有生理性远视,4岁儿童的正常远视度数为220度,5岁为210度,6岁为200度,8岁为150度,10岁为100度,12岁为50度。

  出生时,眼轴长度大约是16毫米,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成长,眼部的前后轴会慢慢地增长,眼睛逐渐正视化,眼球的长度也逐渐正常,最终达到24毫米。儿童有远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称之为远视储备。生理性远视可通过调节来矫正,不需要戴眼镜。如果发现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值,说明远视储备减少了,家长应注意,将来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大增,应提前防范。

  如果儿童的远视度数超过了相应年龄的正常值,那就是患上远视了。这是病理性远视,原因是眼睛的发育滞后,从而出现眼轴短,眼睛处于异常的远视状态。这种情况,应到医院做验光检查,得到准确的屈光度数,及时配戴眼镜;如果合并弱视,需要在戴镜的同时,积极进行弱视治疗和训练;如果远视造成了斜视,更需要尽快进行戴镜矫正。远视和近视不一样,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度数会逐步减轻,如果治疗及时,是可以摘掉眼镜的。

  (三)远视造成的后果。

  成年人远视按度数划分,可分为低度远视(小于300度)、中度远视(300~500度)和高度远视(大于500度)。远视的原因,除了由于眼轴变短造成外,还可由屈光力下降造成(包括指数性远视和曲率性远视)。

  远视眼由于长期进行调节,容易出现视疲劳。近距离用眼,可出现视物模糊、眼干涩、眼皮沉重、眼痛、头痛等症状。远视眼由于经常调节紧张,常出现结膜充血,可导致慢性结膜炎、睑腺炎和睑缘炎的发生。远视眼由于眼球较小,晶状体相对较大,可造成前房浅,容易发生闭角型青光眼。远视与近视不同,眼底不易出现视网膜脱离,但由于发育的原因,可出现假性视神经炎。高度远视患者喜欢将读物放在眼前很近的地方,使目标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物像,在模糊中辨认,有可能会误以为是近视。

  三、老年人的远视如何矫正?

  如果远视度数小,一般可以通过调节来代偿,可以不戴镜;没有症状,没有出现调节、集合及眼位异常,可以不戴镜;如果出现调节性内斜视,必须戴镜矫正;当远视度数很大,则会看远看近都不清楚,要根据年龄和主觉接受程度,做相应的矫正。对于高度远视者,可以佩戴角膜接触镜,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包括眼内镜、角膜激光手术和角膜热成形术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话:0971-8244534

wsjkw.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1000001号-5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21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