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新闻发布之二——2024·多点开花 亮点纷呈

时间:2025年01月16日 09:25 【字体:

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实体运行

高原医学研究深入推进,初步形成“1+5+N”科研合作体系和“五个中心、一个基地”及“六个平台”建设内容,合作开展20余项临床研究项目,成立由13位院士、113位省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功召开首届高原医学研究大会推动高原医学研究。

家庭医生签约“西宁经验”全国推广

    西宁市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流程,打造“一转变三拓展一传承”的131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做实“三家服务”品牌,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服务全覆盖,居民满意度超85%。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到西宁市城西区虎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讲调研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全国会议上宣传推介西宁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典型经验。功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

西宁市成功获批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积极主动对接,会同省财政厅推荐综合医改基础较好、地方党委和政府重视程度高、改革发展思路清晰的西宁市进行申报,经国家竞争性评审后,西宁市成功纳入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获得中央财政5亿元资金支持,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积极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药品管理新模式

印发《青海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药品目录》,收录药品1140种,以省为单位统一医共体用药目录,建立药品采供用报联动机制,全省4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均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设立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管理服务中心,基层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乡村医生编制化管理实现历史性突破

多部门协调联动,同向发力,推动大学生乡村医生招聘工作。全省已招录481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全部到岗并纳入编制管理,历史性实现乡村医生编制管理“零突破”。

检验检测结果互认成效明显

印发《青海省检验结果互认实验室质量与技术要求(试行)》,进一步完善检验结果互认技术规范。积极参与陕西、甘肃等8省区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全省14家三甲医院全部纳入互认范围,互认项目64项。全省互认单位增加到219家,互认项目增加到243项。

开展住院“无陪护”服务试点

印发《青海省医疗机构“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方案(2024—2025年)》,在省、市、县三级10家医疗机构开展为期1年的“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创新推出“青海护理”“互助家政”“大通护工”等医疗护理员品牌,满足患者多样化、多层次就医陪护需求。

器官捐献和移植实现“零突破”

完成器官捐献7例、器官移植10例,实现全省器官捐献移植领域“零突破”。制定《青海省人体捐献器官获取收费和财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青海省器官捐献和移植实施方案》等,规范器官获取收费相关标准,全力保障器官移植医疗安全。

连续13年人间鼠疫“零发生”

加强动物和人间鼠疫监测,制定《青海省规范媒体传播防范鼠疫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重点地区干部群众和外来人员加强健康宣教,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运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行为,实现全省连续13年、青藏铁路建设运行连续24年人间鼠疫零发生历史最好成绩。

区域医疗协作填补省内空白

协助省政府完成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框架协议补充协议签订工作,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稳步实施。引入输入医院管理模式,将诊疗方案平移至过渡病区。累计开展78项先进诊疗技术平移,填补我省46项医疗技术空白,专科诊疗36.2万人次,过渡病区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39.92%、外转就医率下降12.06%。

医疗人才援青迈上新台阶

建立健全6省(市)对口援青工作机制,全省两市六州实现医疗对口支援工作全覆盖。积极争取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持,签订新一轮援青帮扶协议,深层次、宽范围、广领域的合作帮扶机制全面建立,青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既有“组团式”支援、又有“组团式”帮扶的省份。

率先建成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打通预算绩效管理沟通壁垒,在省级部门中率先建成卫生健康行业分层次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预算单位绩效目标及指标填报更规范、绩效目标更清晰、绩效指标更明确、绩效指标更细化、绩效目标与项目更契合,实现部门预算绩效全链条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话:0971-8244534

wsjkw.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1000001号-5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21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