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原医学研究工作背景
我国拥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4大高原,高原分布广、人口多、边防线长,尤其青藏高原是急慢性高原病的高发地区,其特殊的环境因素,会对人体产生复杂而多元的影响,当人体进入高原环境时,会引发一系列的高原反应,这些反应会随着海拔的攀升而逐渐加剧,而在极端的高海拔地区,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寒缺氧,平均海拔4058米,自然条件严酷,生活条件艰苦,高原相关疾病以及地方病、传染病易发多发。据2023年青海省居民死因分析显示,心脑血管病和70岁以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均占顺位前列,是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胁。因此,加快高原医学研究对于维护高原居民身体健康和提高期望寿命,保障青藏铁路正常运行和川藏铁路建设、三江源生态保护等重大国家战略工程建设者健康安全,加强民族团结和高原边防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迅速组织力量,深入雪域高原,由此开启了高原医学研究之路。从最初的探索到今天中国高原医学的国际地位,高原医学研究整整走过了七十余载的艰辛历程。1980年5月国际高原医学与低氧生理学大会的召开,进一步将我国高原医学的研究成果推向了世界的舞台。2001年—2006年,在大家熟知的青藏铁路建设期间,更是成功建立了高原卫生保障防护机制,实现了5年建设期间14万建筑大军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的医学奇迹,吴天一院士也被亲切地称为“铁路大军守护神”。
青海高原医学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特别是自70年代中期开始,以吴天一院士为代表的高原医学专家团队系统开展高原医学研究。1984年成立了青海省高原科学医学研究所,这不仅是全国高原医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也是青海高原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987年,经中华医学会批准,成立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历届分会主委主要由我省专家担任,标志着我国高原医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进入新的时期。1991—1995年,当时还是研究员的吴天一作为课题总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及其防治的综合研究”重大课题,在国内首次提出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分型,形成了国内慢性高原病理论体系。2004年,在西宁和拉萨联合召开了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与低氧生理学术大会,确定了慢性高原病诊断标准(青海标准),2005年国际高山医学协会向全世界正式发布。
青海高原医学研究工作到目前,汇聚了一支由吴天一院士领衔、层次多样、学科多元的高水平科研队伍。科研队伍总人数已超1.6万余人,其中,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达1.3万余人,以吴天一院士、格日力教授为引领,专门从事高原医学研究的人员就有1243人。他们长期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工作,在急慢性高原病、高原低氧适应、高原护理以及包虫病为主的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吴天一院士作为中国高原医学的领军人物,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国高原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全球高原医学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拓了“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提出藏族已经获得“最佳高原适应性”的突破性论点,他潜心研究的慢性高原病量化标准被国际高山医学协会确定为国际标准,并命名为“青海标准”,将中国高原医学研究的成果推向世界。
二、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立背景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提出要加快建设高原医学研究中心重要指示。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我省高原医学发展锚定的新航标、擘画的新蓝图。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由省卫生健康委牵头,汇聚各方资源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以保障高原人民健康为核心目标,统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项目资源,决心打造高原医学研究中心这一平台。中组部等11个部委2022年联合发文明确在我省建设国家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相关部委高度关注支持青海高原医学研究,相继在我省建设高原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示范基地5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力支持我省建设国家高原病医学中心,组织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4所医院支持我省高水平医院建设。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建设高原医学研究中心行动方案(2022—2035年)》,明确了工作任务,按照“聚焦核心、强化主体、突出领域、形成特色”的思路,统筹优化和融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项目,增加高原医学基础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相关建设内容,整合高原医学资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设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立以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为载体,以青海大学医学部、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省藏医院、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为依托,与国内外多部门、多机构为合作联盟的“1+5+N”科研合作体系。积极建设高原医学“五个中心、一个基地”和“六个平台”(五个中心就是国家高原病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原转化医学中心、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及青藏高原包虫病预防诊疗中心;一个基地就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六个平台包括基础医学研究平台、临床医学研究平台、专家支撑平台、科研创新转化平台、康养和重大疾病转化平台、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针对高原医学研究开展“10+N”专项研究行动,涵盖慢性高原病、肺心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高原骨关节疾病、包虫病、高原习服训练、睡眠障碍、大规模高原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高原世居久居人群脱适应、脱习服以及高原孕妇生殖保健等方面。充分发挥青海高原医学研究优势,逐步建立完善运行机制、管理机构、核心团队,强化人才引领,促进科技创新,开展重点领域和重大课题攻关,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高原医学研究体系,推动高原医学高质量发展。
2023年8月,吴晓军省长主持召开高原医学研究中心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审议了《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机构设置和物理空间建议的报告》,将位于西宁市七一路340号的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城中校区部分空间改造作为高原医学研究中心。省卫生健康委全力推动项目,制定印发了《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全力推进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今年4月1日,省委编委会已批准设立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实体机构,为省卫生健康委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规格为正处级,内设综合部、规划部(对外联络部)、科研部(技术创新中心)、文献部、转化医学部、实验中心、生物样本中心、数据中心8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