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记者问:请问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后,带动囊谦县人民医院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改善?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是否得到提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囊谦县人民医院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精准施策,提升医院四个能力。
一、诊疗能力明显提升。一是援派专家积极开展新技术运用、助力当地医疗技术提升。一年来共开展阿替普酶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BNP测定,踝肱指数测量筛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心脏临时起搏治疗、胰岛素泵等新技术、新项目34项。二是通过“师带徒”方式培养了本地医疗人才66名。同时积极开展专业培训,促进医技人员服务能力提高。开展各级各类培训33次,培训人员达3285人次。2023年11月我院成功举办了囊谦县基层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培训班。来自全县县直医疗机构、十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村医、消防队员250余人参加了为期1周的培训。北京专家、青南支医专家13人全部参加了课程的培训,达到教学相长、锻炼了队伍。调查显示95%的参训人员要求继续参加由囊谦县医院举办临床技能培训。三是深化“组团式”援建模式,发挥好医疗帮扶“孵化器”作用。一年来我院通过柔性引才,邀请援青干部玉树市人民医院的李新平主任、称多县人民医院的裴征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李立平主任以及西宁、沈阳的专家来院进行短期技术交流。共完成心脏超声检查500余例,骨关节手术44台。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远程会诊3次。依托后援医院的技术优势成功救治了囊谦首例白塞氏病合并肠穿孔的年轻患者。2022年11月,我院收治了白塞氏病合并肠穿孔的24岁女患者才某,当时患者因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造成感染性休克,奄奄一息。本病例为少见病、疑难病、合并多器官衰竭,即使在内地大型三甲医院死亡率也高达70%以上,但在外科、急诊、重症等多学科的通力合作下,复兴医院及时组织5个学科6名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指导治疗。患者先后度过了感染性休克关、失血性休克关、呼吸衰竭关。经过20余日精心治疗,患者顺利康复,标志着我院综合救治能力迈上新的台阶。
二、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扩大健康体检人群,2023年体检人数8755人次,较2022年的5364人递增12.7%。针对体检中发现的高原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肌肥厚、瓣膜关闭不全以及骨关节病等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心将他们及时纳入各专科进行诊疗与专科随访管理,针对颈椎、腰椎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患者采用针灸、理疗、藏药浴等综合康复疗法,减轻患者痛苦。开设整合两病(高血压、糖尿病)简易门诊长期开药、开具检验、检查申请、预约体检功能为一体的“健康管理门诊”,将县医院高血压、糖尿病2种慢病患者的控制率从目前的40%提升到50%。从而实现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管理模式。使体检中心向健康管理中心转变。
三、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明显提升。2023年6月,邀请北京市西城区援派医院的10名科室骨干,“请进来”赴囊谦开展帮扶指导,组织县医院两批次17名院领导和中层干部“走出去”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进行学习交流。“远近结合”,2023年医院已选派9名科室技术人员赴近处的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进修。选派3名技术骨干赴远处的北京复兴医院学习进修。
四、医院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坚持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加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了医院党支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制定、修订各项规章制度66项。积极探索“院事院管、院事院议、院事院办”的“三驾马车”新模式,进一步健全医院内部决策机制和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与医院行政同步开展活动。医院行政管理与党建工作密切结合,形成合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