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驻青记者站记者问:请问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人民医院共组织了多少医务人员开展援助工作?当地医疗能力和水平有没有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青南地区的海拔较高、条件艰苦,医疗救治条件相对较弱,支援任务难度较大。我院立足受援医院的实际需求,以“需求导向,双向选择”为原则,统筹谋划、精心组织,于2022年8月选派普外科主任医师田青山担任杂多县人民医院院长、超声科副主任医师王有全担任玛多县人民医院院长,并派出1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医务人员,分批支援杂多县和玛多县人民医院。双方医院及时沟通、齐心协力,使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组团式”帮扶玛多县基本情况
玛多县医疗队根据当地居民的诊疗需求,结合受援医院的实际,在玛多县人民医院陆续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2022年下半年在医疗队的指导下,成功进行了10例枕大神经阻滞术及6例关节腔注射术;2023年在藏医科新增了岐黄针、腰颈肩推拿按摩以及疼痛治疗项目;在彩超室新增了心脏彩超、关节彩超、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在检验科新增了甲功测定、肿瘤标记物测定等新项目,填补了医院的诊疗项目空白,降低了患者转诊率,患者救治能力明显提升。尤其是在2023年5月开展的“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术”和“膝关节周围神经射频术”两项三级手术,开创了玛多县疼痛专业三级手术的先河。
截至2024年3月底,玛多县人民医院接诊 2.096万人次,住院患者345人次,抢救危重患者83人次,带教查房272人次,专题讲座13次,开展手术5例(其中三四级、复杂疑难手术2例),填补了10项技术空白。
(二)“组团式”帮扶杂多县基本情况
在医疗队的指导下,2023年杂多县人民医院新开展了膝关节置换术、腰椎内固定术等、包虫手术、结肠Ca手术、子宫全切术等多项四级手术,新增加了腔镜手术、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增强CT等新业务,新开设了口腔科、儿科、皮肤科,下一步计划建立ICU、病理科、输血科、完善康复科等科室,并进一步推进五大中心的建设。
截至2023年底,杂多县人民医院共接诊4万余人次,住院患者1846人次,抢救危重患者35人次,带教查房1586人次,专题讲座26次,开展手术400例(其中三四级、复杂疑难手术52例),填补了18项技术空白。
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夯实
一是以精湛的业务,强化基层医师队伍。我院选派的医疗队人员临床工作经验丰富,通过组织技能培训、业务学习等形式,帮助玛多县人民医院的临床医务人员通过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持证率达94%,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使受援医院的医疗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二是以扎实的举措,搭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受援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自“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受援医院先后组织选派30名医务人员来我院进修,其中既有医疗人才,也有管理人才。同时,我们也着力变“输血”为“造血”,培养综合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师带徒”、“团队带团队”的方式,帮助受援医院培养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和带教人员13名,并依托“昆仑英才”、第四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等项目,引进藏医药专业技术人才1名,与玛多县人民医院签订了手术帮扶协议,使当地医院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贡献了省医力量。
三、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专人专责助推帮扶工作。医院安排专人负责“组团式”帮扶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定期研究帮扶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相关责任领导带领临床、医技等科室人员赴受援医院进行调研指导,针对受援医院在医院管理、医疗业务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二是坚持发挥优势,定点定向输出专业管理。依靠省级医院先进管理的优势,医疗队及时梳理受援医院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逐条逐项解决。帮助受援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增强依法执业和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指导受援医院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感染防控工作,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如,杂多县人民医院、玛多县人民医院参加“二甲”医院评审时,我院选派专业团队,从医院党建工作、医疗质量与安全、护理质量管理、文化建设、内控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等多方面实地进行指导,帮助杂多县人民医院、玛多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
三是坚持公益导向,补足短板强化学科建设。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推广和应用多学科诊疗、分娩镇痛、日间手术等一批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根据当地医院设备情况开展人员培训,目前,杂多县人民医院已成立五大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玛多县人民医院成立胸痛中心和高原健康管理中心,微生物室、血库正在建设中。受援医院五大中心的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快捷、更专业的医疗救治,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进一步彰显了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
四是坚持信息共享,促进区域远程医疗发展。以医疗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目标,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筑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医学资源共享,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帮助基层医师诊治疑难杂症,接受远程医学教育培训,提升了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和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基于青海省远程会诊中心建设,依托5G技术和设备,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解决州、县终端覆盖不足的问题,促使优质资源下沉,打通患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与玛多县人民医院搭建远程医疗协作体系,实现远程会诊平台互联互通,签订《青海省远程会诊中心服务协议书》,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理会诊、远程心电检测及远程诊疗等工作。与杂多县人民医院的远程医疗协作体系正在建设中。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当地疾病谱及患者需求,综合考虑受援医院的发展规划、服务能力、人才梯队、学科建设等,统筹优质医疗资源,继续聚焦卒中、胸痛、创伤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和特色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受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