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政策解读发布之五——青海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成效显著 6家医疗机构被评为“青海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示范点”

时间:2023年04月17日 16:13 【字体:

 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是全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要求的具体体现。2020年12月以来,青海省以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连续性的老年健康服务,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两年来,通过医疗机构自评申报,省、市、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自下而上逐级审核评估和实地抽查,全省114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96家被确定为青海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卫生健康委通过单位自评、地方推荐、专家现场评审和“四不两直”方式优中选优,确定青海红十字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贵德县人民医院、青海福利慈善医院6家医疗机构为“青海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示范点”,并予以授牌。目前,全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为84.21%,超额完成“2022年,80%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目标任务。

青海红十字医院

  青海红十字医院强化顶层设计,将全面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示范点”建设纳入医院发展规划,列入医院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成立医院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开展督导检查,持续改进建设工作。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协调会议,制定老年医学技术规范、服务流程、管理制度等,完成老年病诊治、老年综合评估、康复、心理、药学、营养、风险防范等相关理论、技能培训,提高老年友善医院制度体系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促进老年友善医院管理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

  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在老年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运用老年医学理念处置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及老年急危重症救治,让老年患者从中获益。开展老年相关疾病诊治探索的省级三新项目以及科研项目多项,每年承担国家级和省级CME项目,培养老年医学专业人才、推广老年医学理念,为我省老年医学发展和老年医学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保证老年患者疾病诊治的合理性、系统性、安全及有效性,医院成立老年病多学科协作诊治(MDT)团队,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为老年患者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全院范围内激活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一池春水”,融合医院高质量发展,成立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领导小组,与“智慧助老”活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做群众满意单位紧密结合,先后召开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推进会和培训会多次,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分工和具体措施。

  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组织全院对长期卧床和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开展延续护理105例次,同时制定《老年患者居家护理服务管理制度及技术指南》。组建院内老年护理专科小组,建立小组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开展院内老年医学护理相关培训、老年安全护理管理、评估、死亡教育和老年患教会、老年健康宣传周等主题日活动。建立完善《科研管理办法》,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老年医学相关科学研究,给予立项和资金等政策倾斜,开展对老年营养筛查及干预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研究、老年白内障手术及护理临床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等8项老年医学相关科研项目。建立《老年医学培训制度》,将老年医学培训纳入医院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开展老年常见疾病诊治、老年认知能力等内容,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开展院内、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理论和技能培训。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协同研究网络成员单位、全国老年医学联盟成员单位、青海省干部医疗保健中心、青海大学全科医学和老年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青海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老年医学专业组基地。

  医院积极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长期招募志愿者为老年人就医提供引导、陪伴等服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采用老年综合评估常规模式、共病处理模式和多学科团队工作模式,开展高原环境下老年心血管疾病、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与西关社区等多家社区形成医联体,建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西宁市西关社区慢病管理站”,提供社区慢性病健康宣教及医疗支持,完善了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老年慢性病的社区管理。与虎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卫生服务站结成医联体单位,每周安排高年资医师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扶,指导基层医生带教、社区接诊、制定诊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青海省老年慢性病管理的数据统计。不断打造良好就医环境,从灯光、地面、颜色、隔帘、标识到环境布局、家具,充分考虑老年人感官、运动、智能需求,以及医护人员的照护强度和安全,大大减少住院老人的压疮、跌倒、坠床和误吸的发生。鼓励老年人尽可能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减少抑郁和焦虑等情况发生,打造“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全方位的老年友善服务模式。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青海省肿瘤医院)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自开展老年友善医院创建工作以来,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与举措,建立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相关规章制度,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领导小组,制定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开展总结、督导、整改工作,合理制定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经费预算,建立方便老年患者的门、急诊就医服务流程。

  医院在门诊大厅、老年病科放置老年友善宣传展架及宣传册,利用医院LED屏、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多途径宣传爱老敬老服务和各类便民服务信息;不定期到院外开展尊老、爱老、孝老等宣传义诊活动;为无人陪护以及不能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病人点餐,为住院老年病人过生日送温馨祝福;对于没有家属陪护的老年病人,给予预约医管家陪检;加强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的管理,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导医、陪伴等志愿服务,为少数民族老年患者及家属提供代取药、陪检等服务;按季度对出院的老年患者进行一到两次家访。在老年医学科门诊和内科门诊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为住院和门诊老年患者开展临床药学咨询服务;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高风险状况筛查,建立高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置方案。注重环境建设,为老年病区安装新风系统,走廊、病区均设有休息区,配备大容量的冷藏冰箱和微波炉,并明确清真和非清真区,不断满足老年患者就诊需求。

贵德县人民医院

  贵德县人民医院自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以来,以老年患者为中心,积极开展服务,特别是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来,认真贯彻落实“防重症、保健康”新要求,积极从“防”转变至“救治”上,为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提供及时、安全的诊疗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收治60岁以上患者11389人次,其中门诊10362人次、住院1027人次。

  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示范点”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同时将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评价体系和年度重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及持续改进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有关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的全员宣传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考核,选派科室骨干人才至上级医院进修培训,依托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与下级分院签订转诊协议,对转诊老年患者提供更加流畅、连续的医疗服务。建立老年医学综合评估体系,制定试行深静脉血栓评分量表、防跌倒、防压疮、日常生活评定、尿失禁、导管防滑脱、防误吸等7个评估表,制定系列针对老年人健康宣教、就诊等的制度流程,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导医、陪伴等志愿服务。

青海省福利慈善医院(青海省老年病医院)

  青海省福利慈善医院不断改善就医环境,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和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价标准,对住院部进行适老化改造。病房内设置卫生间,安装马桶、扶手、紧急呼叫系统;病区地面铺设了防滑地胶,楼道内安装扶手;增加照明亮度,病房和楼道内安装地灯;病房家具特别定制,椅子带有扶手,配备时钟、记事板等适老设施。通过改造,医院环境整体得到改善,有效满足老年人就医需求,提升老年人就医体验舒适度。

  医院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方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务社工每周来院为住院老人提供心理疏导、政策宣传、家庭医师签约、各种防诈骗知识讲解、协助医患沟通等。设立藏语志愿服务办公室,聘请多名藏汉双语志愿服务者,无偿为藏族患者服务。制作藏汉双语图册,为不懂汉语、听力不好的患者提供便利。进行家庭医师签约服务,拟定家庭医师签约协议,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住院患者家庭医师签约服务,患者根据病情主动选择一名医师为自己的家庭医师,通过微信、电话等线上和线下的和家庭医师沟通。组织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开展老年人家访服务,重点上门访视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跟踪了解老年人急慢病后期饮食、用药和康复等情况,解决老年人来院不方便或子女不在身边的实际困难。全面实施老年人优先就诊服务,急诊科制作老年人优先就诊绿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话:0971-8244534

wsjkw.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1000001号-5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21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