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健康促进形成治未病预防体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健康青海建设,省卫生计生委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强化措施,关口前移,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加大科普知识传播力度,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
一是始终坚持完善治未病预防体系。在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指引下,省委省政府出台《“健康青海2030”行动计划》,宣传、教育、财政、卫生计生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实施意见》,将健康促进与教育摆在健康青海建设重要位置,部门联动,资源统筹,联合开展跨部门健康促进与教育行动。全省加强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建立1个省级、2个市(州)级、7个县级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其余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健康教育职能。同时发挥各级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窗口”基础作用,深入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基本形成了以健康教育专业为龙头、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二是持续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紧紧围绕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依托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深入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拓展国家《居民健康素养66条》内容,形成青海居民健康素养88条。实施公益广告摄制、健康巡回讲座、健康素养和成人烟草流行监测、重点疾病宣教等子项目,每年摄制2-3部公益广告,开展30场次以上健康巡讲,引导群众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持续开展“健康教育万里行”,实施健康阵地建设项目,开展健康教育“七进”活动,层层开设健康大讲堂,构建全民参与健康知识传播的大氛围;拓展宣传手段,注重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扩大健康知识覆盖面。通过持续努力,2016年、2017年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8.16%和10.24%,分别较上年增长2.17和 2.08个百分点,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为30.40%和39.85 %,分别较上年提高9.50和 9.45个百分点。
三是开展健康促进医院与“无烟单位”创建。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拓展烟草控制大众传播形式和内容,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通过主流媒体,利用健康青海12320、青海健康教育等新媒体平台,持续播放戒烟公益广告片,营造良好控烟氛围。发挥12320卫生热线提供戒烟干预服务,受理戒烟咨询电话300余件次。开展卫生计生系统“无烟单位”创建和控烟督导活动,组织专业人员对全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单位等开展明察暗访,结果予以通报。制定《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方案》,先期在省级13家医疗机构和行业医院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将“无烟单位”作为前置条件,各创建单位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进行患者和社区健康服务,健康传播服务的覆盖面、覆盖人群持续扩大。据2017年成人烟草流行监测结果显示,我省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18.4%。截至目前,全省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共98家。
四是加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以健康促进县(区)创建为契机,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建设活动,力争抓点带面、示范引领。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创建健康促进医院34家、健康促进学校38家、健康促进机关50家、健康促进社区(乡镇)37家、健康促进企业11家、健康家庭1816个。全省9个区县建成“人口健康文化广场”“健康教育一条街”“健康文化公园”,为传播健康知识、夯实健康阵地、强化健康环境建设、营造健康氛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五是推进业务融合强化疾病预防。加大健康促进教育与深化医改相融合,倡导投资健康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的理念,培育科学健康管理理念;与公共卫生服务相融合,将健康传播贯穿到疾病防控和诊疗服务全过程;面向重点人群,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和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与“康福家行动”相融合,把健康教育纳入“康福家千村万户工程”“康福家行动送健康送文化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之中。与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相融合,结合文明城市、爱国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加大健康管理和教育,强化健康环境建设,推进健康氛围形成。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要求,认真按照“一优两高”和“七大战略”的总体部署,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为总目标,以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为支撑,着力加大健康科普知识普及,注重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全民健康和疾病预防,推进健康青海建设。
感谢您对卫生计生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联系人:马占玉 联系电话:0971—8244735
青海省卫生计生委
2018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