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敬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治未病’健康管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治未病”大健康体系。省人民政府于2016年建立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把慢性病防控工作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将卫生计生、财政、人社、民政、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纳入全省疾病防控工作中,形成合力,依靠有限医疗资源,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我委会同各相关部门依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相关指示,以联席会议制度为平台,持续贯彻落实《青海省慢性病防治工作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全力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构建完善“治未病”健康保障体系。
二、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多年来我委一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增加对我省慢病防控工作的投入,2016年共争取重大公卫项目慢病防控资金1163万元,2017年预计投入资金2208万元。为做好我省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慢病防控,全面摸清发病和危险因素分布情况,我委积极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协调沟通,于2016年在西宁、海东两地组织开展了心脑血管高危人群的筛查监测工作,2017年项目覆盖范围扩大至6个县(区)。安排省疾控中心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展合作,在互助、格尔木两地组织开展消化道疾病筛查工作。此外还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慢病防控项目,在省内重点地区常年开展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儿童口腔、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居民死因监测等项目,为指导全省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着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今年年初,我委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等17部门起草了《青海省慢病防治工作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内容涉及健康宣教、专业人员培养、政策法规完善、高危人群健康干预等方面,目前已上报省政府研究。2017年5月底,我委会同省总工会、省妇联、省体育局、团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第二阶段行动,旨在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普及“三减三健”等健康生活方式技能,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四、提高基层机构健康管理能力。我省自2009年启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结合实际增加了风湿及类风湿患者管理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个省级服务项目,率先在西部地区将中藏医药治未病纳入基本公卫项目,目前,全省共计管理高血压患者35.6万人,糖尿病患者8.6万人,慢阻肺患者9.8万人、风湿及类风湿病患者11.7万人。按照《青海省慢性病防治工作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到2025年,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将逐步开始提供血糖血脂检测、口腔预防保健、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
五、充分发挥传统医学“治未病”优势。我委依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中藏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青政办〔2016〕133号)要求,着力健全中藏医药健康服务网络,提升中藏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推广中藏医药适宜技术148项,累计建成基层中藏医馆275个,全省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1%的乡镇卫生院、84.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5.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初步形成了特色明显、技术适宜的中藏医治未病服务体系。
下一步,我委继续争取各部门支持,保障慢病防控工作有续、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感谢您对卫生计生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联系人:李渊海 联系电话:0971—8248574
青海省卫生计生委
2017年8月31日